人可以貌相:臉孔處理與辨識
-
課程好評 (0則)
-
Youtube
-
本課程主旨在彰顯人類是高度社會性的生物,十分仰賴臉孔的訊息作為溝通的媒介,如何處理與瞭解臉孔展現的訊息將有利於社會互動並提升生活品質。此外,由於臉孔處理與辨識的主題十分具體、精確,磨課師的平臺與教學方式之主要目標在有限時間內達成一定的教學與學習成效,本課程可以藉由單一的平臺使多人獲益於此一形式的教學。
在教學策略上,將運用大量臉孔之圖像內容設計,透過圖文搭配形式、示範教學及網路型態實驗等讓學習者實際操作,使臉孔辨識議題更容易理解學習。網路型態實驗將藉由簡單的登入及說明之後,即可依據實驗的要求完成,並藉此瞭解研究臉孔議題的專家學者,如何取得行為的科學證據,以推論臉孔處理與辨識的歷程。
[課程目標]- 認識臉孔處理與辨識歷程的重要性與我們社群生活的關聯性
- 認識臉孔處理辨識歷程的相關現象
- 認識如何以科學研究方法探究臉孔處理與辨識歷程
- 認識臉孔身分與臉孔表情處理歷程的異同
- 探究臉孔處理與辨識的發展歷程
- 探究臉孔處理與辨識歷程的大腦神經機制
- 探究影響臉孔辨識與表情辨識的社會文化因素
- 探討臉孔處理與辨識的應用科技
[授課教師]
襲充文教授- 學歷:政大心理學系學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美國羅格斯大學博士後研究
- 現任:中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認知科學博士學位學程主任、前瞻製造頂尖中心國際組組長
- 專長領域:
研究專長為視覺認知、臉孔處理與辨識、物體辨識、場景知覺、視覺空間注意力、視覺工作記憶。
龔俊嘉副教授- 學歷:政大心理學系學士、中正心理學研究所碩士,美國布朗大學認知與語言科學博士。
- 專長領域:
臉孔與物體辨識、磁振造影(fMRI)實驗及分析法、神經經濟學等。
簡惠玲副教授- 經歷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 認知發展中心 博士後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 心理學系視覺神經生理實驗室 博士後研究
中國醫藥大學 生命科學院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 生命科學院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研究所 副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院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研究所 副教授 - 主管經歷
國際事務處國際合作交流組組長(1010801~1030801)
公共事務處公共關係中心主任(1030801~1050229) - 【專長】
心理學 Psychology
認知科學 Cognitive Science
認知神經科學 Cognitive Neuroscience
知覺發展與可塑性 Development and Plasticity of Visual Perception
臉孔知覺與他種族效應 Face Perception/ Other-Race Effect
自閉症兒童的視知覺 Visual Perception in Children with ASD
[先備知識]
只要有網路,你可以在電腦、平板或手機上學習。閱讀完每單元的影片之後可以在線上進行測驗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您可以在討論區提出問題或是討論課程內容,老師、助教或是其他學員都會一起加入討論,你會發現學習變得很有樂趣喔。
[適合的學習對象]- 對視知覺與視覺科學有興趣者,包括理、工、社會科學、生命科學院的學生、社會人士等。
- 有意開發生物性認證的科技公司及工程人員。
- 犯罪偵防與檢調相關單位。
-
- 第1週:臉孔處理的本質
- 第2週:探究臉孔處理的科學方法
- 第3週:臉孔表情的處理
- 第4週:臉孔處理的大腦神經機制
- 第5週:臉孔辨識能力的發展
- 第6週:臉孔辨認的缺陷與困難